随着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理念的深入人心,高山两村通过生态茶园助力农民增收,还依靠茶树和生态林的固碳作用卖起了农业碳汇。
我国东部、南部的海产品,东北、西北的畜禽类产品及中部的速冻食品通过物流港市场向全国各地集散,辐射河南全部、河北、山东、山西、新疆、甘肃、广西、福建、浙江、东北地区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访者供图)一带一路港,一港通世界,产品网全球据介绍,2013年金秋时节,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列入河南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每天清晨或夜幕下,从上海港发来的大洋洲、欧洲、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鱼类、虾类、贝类冰鲜水产品。我们充分利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新春走基层,记者在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看到,美国阿拉斯加的鳕鱼、大洋洲的冰鲜牡蛎,南美洲厄瓜多尔的白虾、鲽鱼,非洲的大龙虾,东南亚的巴沙鱼柳,印度的带鱼等海产食材……应有尽有,海鲜年货市场红红火火,百姓可尽享舌尖美味。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们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埋头在‘一带一路深耕冷链物流领域。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董事长邱新航说,共建一带一路,为我国冷链物流带来广阔利好前景。
JBS作为全球规模领先的肉类企业,业务遍及全世界,和中国郑州中原四季物流港和河南鼎盛合公司是多年的良好贸易伙伴。河南四季水产物流港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创新性为特色,向世界展现中国食材水大鱼多产业,让外商踊跃挖掘中国机会。尤其是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和士人尊崇,极大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结构和社会形态。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多次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如北魏、金、元、清,他们在中原建立政权后,都尊经术、崇儒雅,融入并延续了中华文明。纵观历史,即使遭遇动荡挫折,文明不可断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念。一方面,这条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道路,是从马克思主义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是中国一词目前最早的出处。
开放包容维护了文明的连续。在这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土地上,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互鉴融通,共同铸就灿烂而统一的中华文明。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能够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两个结合。要理解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认识中国,既要看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100多年,更要看更为古老的中华五千多年历史。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瞭望》2024年第7-8期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佛教的东传一度让中国传统儒法结构受到冲击,但思想文化的相互辩难、交流通融并未让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迷失,而是促进了儒学的更新和佛教的发展,进而使佛教思想经批判吸收同中华文化结合,丰富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文明的统一性造就了坚强统一的国家,为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这种多元共生、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包罗万象的中华文明,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域外文化、完善和更新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伟大民族精神,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曾经历过多次文化冲击与交融。
中华民族向来致力于打造和谐稳定、和平安宁的国内外环境,不搞文化霸权,倡导共生并进。例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连续性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首位,是文明得以创新、统一、包容、和平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文明创新、统一、包容、和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也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文明是在创新中永葆生命力的。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提供了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是融通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不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不仅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也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这正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团结统一保障了文明的连续。
文化自信是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结果,也是保证文明连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离不开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共同决定了中华文明能够得以连续。伟大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长期奋斗,在漫长的实践中凝练成为民族风骨。守正创新推动了文明的连续。
从其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近现代中国的与时俱进、一脉相承。
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是文明经久不衰的内在力量。同时,面对新环境有能力发展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永葆文明存续的活力。
每次文化融入,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重构与新生,并始终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近代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华文明有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有着让中华文明重焕新生的思想伟力。
今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将推动中华文明的赓续和更新,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强大魅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和平发展捍卫了文明的连续。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历久弥新,是对几千年中国人民实践的集中体现,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历史传承发展中,中华文明能够以我为主,在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鲜明的文化特性。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文明何以体现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
文化主体性铸就了中华文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伟大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推动历史滚滚向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包含的思想文化古今贯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